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0篇
  免费   1449篇
  国内免费   982篇
测绘学   759篇
大气科学   742篇
地球物理   2105篇
地质学   2283篇
海洋学   653篇
天文学   100篇
综合类   348篇
自然地理   6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331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1年   2篇
  1954年   9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使用黄土河谷场地模型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频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各观测点PGA的放大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分析山顶和山谷各点的傅里叶谱以及谱比发现,在地形和土层共同作用下的放大效应是各自单独作用下放大效应的乘积。  相似文献   
22.
郝国成  白雨晓  吴敏  王巍  刘辉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10):4063-4074
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ENPEMF)信号,可理解为地球天然变化磁场的瞬间扰动,携带了大量有用的地质构造及其动力学信息.研究ENPEMF信号所蕴含的时间-频率联合分布特点,有利于深入了解目标对象的地球物理现象及其地质动力学原理.本文针对ENPEMF信号的非平稳特点,在数据驱动时频分析方法(DDTFA)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二值化同步压缩小波变换的改进算法(BSWT-DDTFA).该算法可以实现数据驱动初始相位自动赋值的功能,具有自适应性.实验仿真和实际数据均证明了该改进算法不仅能够得到较为精确的频率曲线和更加清晰的时频分布,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噪声能力.以2013年芦山MS7.0地震为例,利用BSWT-DDTFA方法提取ENPEMF信号的时频特性,结果表明ENPEMF信号的时间-频率-幅度分布在震前有明显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23.
Based on digital seismic waveform data from Inner Mongolia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the source spectrum parameters of 182 small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from January, 2009 to September, 2016 are derived, and the seismic moment M0 and moment magnitude MW of the earthquakes are calculated. The ML-MW relationship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drop and magnitude are obtained us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It is clear that incorporating the moment magnitude into the seismic quick report catalog and the official earthquake catalog can enrich earthquake observation report content, thus providing better service for earthquake emergency and earthquake scientific research.  相似文献   
24.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内陆开放高地,贸易发展优势明显。运用贸易强度指数和HM指数,分析2001—2017年重庆与东盟国家贸易格局和贸易依赖程度,并分析影响重庆与东盟国家贸易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重庆与东盟国家贸易联系紧密,增长速度快,贸易总额在“一带一路”沿线六大区域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②马来西亚和泰国成为重庆与东盟国家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越南、新加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紧随其后,而与缅甸、柬埔寨、老挝和文莱的贸易总额较少;③在进口方面,形成以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为首的多元进口格局,泰国和越南进口伙伴地位上升。在出口方面,形成以马来西亚为首的多元出口新格局,越南出口地位下降;④在市场相互依赖程度方面,重庆出口对东盟国家特别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贸易市场的重要性程度上升,而对东盟国家市场依赖程度较小;⑤产业结构、贸易通道、文化交流和政策等是影响重庆与东盟国家贸易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5.
采用汶川地震震源区彭灌杂岩中代表性细粒花岗岩样品,在固体围压介质三轴实验系统上开展了高温高压流变实验研究.实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按照龙门山断层带5~30 km深度对应的温度和压力(静岩压)设定.利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实验样品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样品在10~20 km深度都具有很高的强度,彭灌杂岩在该深度处于脆性破裂-脆塑性转化域,而在20~30 km实验样品强度显著降低,彭灌杂岩进入塑性流变域,这与流变结构中的极限强度很接近.以花岗岩为代表的彭灌杂岩的破裂强度决定了中上地壳的强度,在15~20 km深度不仅强度达到最大值,而且控制了断层不稳定滑动,具备地震成核条件.因此,把彭灌杂岩强度随深度变化规律与流变结构和滑动稳定性参数(a-b)结合起来得出,彭灌杂岩在15~20 km的高强度是汶川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6.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MW7.9地震,震中位置103.4°E,31.06°N.这次地震造成了以汶川、映秀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域建筑物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且因为高山等地形复杂区域抢险救灾的艰巨性,为及时救援造成很大干扰.为更好理解地形因素对于强地面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建立了包含地形起伏影响及去除地形影响的两类模型.同时,依据震源破裂过程运动学反演结果,建立了包含障碍体破裂过程的震源滑动模型,实现断层分段、空间倾角以及滑移角的动态设定.基于动力学的地震动模拟方法,通过对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数值计算和后处理分析,模拟由地震激发的区域强地面运动过程.结果显示:(1)强震动台站的断层距对地形效应具有放大或抑制作用,距离断层破裂带越近,地形效应越明显,反之,距离越远,则地形效应越微弱;(2)因为地形高差与障碍体的影响,地震造成的峰值可能出现在震中区域之外;(3)考虑地形影响模型的地表峰值速度(PGV)区域位于汶川与北川附近;而未考虑地形影响模型的PGV区域位于灌县—江油断层的后半段,处清平、安县附近;对汶川地震近实时强地面运动波场的模拟、峰值图谱的圈定及未来大地震强地面运动特征的预测都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7.
汶川地震前的b值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Gutenberg-Richter定理给出了地震频度随震级的分布特征.大量研究表明频度-震级关系的斜率(b值)在大地震孕育的过程中会出现减小.为了考察b值在汶川地震孕育过程中的时间演化特征,本文尝试基于破裂断层选取研究区域,考察了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间,汶川地震(MS8.0)破裂区的地震活动性,并对该区域b值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2005年中至2006年底,地震月频度及季度频度有一个较明显的下降.b值从2002年始至地震前呈现出一个长期趋势性减小;在地震前约半年,出现快速、显著的下降.b值的这一时间变化特征与其他研究者报道的日本东北MW9.0级地震前的b值变化特征具有很高相似性,可能反映了大地震准备过程中的应力变化.以上结果有益于认识和理解大地震孕育演化过程,同时也表明b值在中长期地震灾害评估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8.
An earthquake with MS4.6 occurred at 17:08 p.m., May 22, 2016 in Chaoyang County, Liaoning Province. We used the P-wave first motion method, TDMT method, and CAP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focal mechanisms and the PTD method and sPn-P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focal depth. The focal mechanism results of the three methods are consistent. The depth results of the CAP method, PTD method and sPn-Pn method are close. We used the double difference location method to relocate earthquakes in 2009-2016, and obtained the strikes and dip angles of the small earthquake distributions with the help of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and gauss Newton algorithm fitting. According to the focal mechanism results, the depth resul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earthquake distributions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area, the seismogenic fault strike is NEE and the main pressure force direction is NNW. The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is for a normal fault type with a little left-lateral strike slip motion.  相似文献   
29.
After the 2015 MS8.1 Nepal earthquake, a strong and moderate seismicity belt has formed in Tibet gradually spreading along the northeast direction. In this paper, we attempt to summarize the features and investigate the primary mechanism of this behavior of seismic activity, using a 2-D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model with tectonic dynamic settings and GPS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as the constraints. 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the NE-trending seismicity belt triggered by the 1996 Xiatongmoin earthquake, we discuss the future earthquake hazard in and around Tibet. Our results show that:the NE-directed seismicity belt is the response of enhanced loading on the anisotropic Qinghai-Tibetan plateau from the Indian plate and earthquake thrusting. Also, this possibly implies that a forthcoming strong earthquake may fill in the gaps in the NE-directed seismicity belt or enhance the seismic hazard in the eastern (the north-south seismic zone) and western (Tianshan tectonic region) parts near the NE-directed belt.  相似文献   
30.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present-day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gravity field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are analyzed using the GPS data, leveling, gravity and cross-fault deformations. We analyzed strain accumulation of the major faults, and identified locked or high strain accumulation segments. Combining the effects of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long-term (decade) probability of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is estim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